【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和创新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现在,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和对学生进行自主能力的培养。 遵循教学规律,体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创新学习,这是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当然,这种创新活动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真正使学生明确挖掘知识的内在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和寻找到适宜的方法与路径。 第一,创新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中国中学生能够在竞技过程中战胜对手,在奥林匹克竞赛时获得各种奖项,但高校和科研机构却成为诺贝尔奖的软肋,与美国的情况恰恰相反。这到底是因为什么?这个问题有许多在思考,但至今没有一个明显的结果。我以为,中国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传授知识。此外,还将基础教育阶段与高级研究阶段截然分割开,教育思想出现了认识上的不足,不对孩子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给他们提供增强创造力的良好环境,这怎么让他们去创造呢?可见,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比考试得满分要重要得多。然而,遗憾的是,现在的中国基础教育还在为分数而战,没有长远眼光,对此,有识之士真是捶胸顿足。爱因斯坦说过一句名言:“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能想象。”这精辟的语言应该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并更新知识?怎样才能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怎样才能使他们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怎样才能让他们无愧于时代前进的推动者?创新教学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第二,教学改革要求开展创新教学。 传授知识,把学生看成装载知识的容器,只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存储,去死记硬背,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严重弊端。正因为如此,教师只注重机械训练,题海战术,以做题多为能事,不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用说什么自主、合作和探索研究了。如此,我们必须改变做法,改变思维,改变意识,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这种改革不是个人行为,而是要形成一个大的整体环境,不要让学生和教师再在分数的泥潭里跋涉。怎么办?改变评价机制,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评价教师与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使教与学的过程,完全集中到让学生积极获取知识的方向上来。教师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有兴趣去发现、发明和创造。 第三,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创新教学。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有许多学生开始厌学、逃学甚至弃学。他们只为分数而学,为考试而学,社会上的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甚至高考状元的结果也是流浪街头,无所事事。这真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可悲。可见,不会适应社会和生活,没有实践能力的教育是多么的可怕。可是,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有谁考虑“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呢?有高分数就是骄子,有高分数就是英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适应的要适应,不适应的也要练着适应。学生的灵魂受到摧残,而带来的却是时代的悲音,生活的困顿,社会的停滞。 |